文革中的忠字舞和语录歌趣闻(转贴)



石家庄得到“左家庄”这个浑名,大约是在“文化大革命”初期。左家庄的左,不仅具体体现在政策上,而且形象地表现在文艺宣传上。工厂、学校、街道,甚至家 庭都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。活动中心有二,一是火车站站前,二是八一俱乐部门前,两个广场经常人山人海,锣鼓喧天,争相表演。


文艺宣传的内容主要是个人迷信、领袖崇拜、“三忠于四无限”。发明者是林彪,他公开宣扬“忠”是“最大的政治”。“中国几千年,世界几百年才出一个天才, 举世无双,无可比拟的,只要表示对他的崇拜,怎么做都不过分。”于是社会上把毛泽东作为偶像,顶礼膜拜的花样层出不穷,早请示,晚汇报,忠字舞,语录操, 不一而足。

学习班工宣队让各连队派代表,去市里学习工农兵,找差距。在站前广场,某棉纺厂上百人的宣传队还在跳忠字舞,人人胸佩毛主席像章,手捧《毛主席语录》,围 成一个心形的圆圈,高唱“敬爱的毛主席,我们心中的红太阳”,一边转圈儿,一边表演由歌词演绎出来的舞步、手势。如唱“敬爱的毛主席”时,手举红宝书,抬 头注视语录本上的毛主席像;唱“你是我们”时,把语录本收回,紧贴胸口;唱“心中的”时,两手向上伸开,左右摆动,唱到“红太阳”时,要深情地抬头仰望。 进站上火车的群众,要求站队跳舞,检票员说:“跳好跳不好是水平问题,跳与不跳则是立场问题,不跳忠字舞不准上车。”

八一俱乐部前,某军事院校的宣传队在示范“毛主席语录操”。它的雏形诞生于北京某文工团,将毛主席语录配上乐曲,再加上徒手体操,用舞蹈动作表达毛主席语 录的含义。后来传到工农兵体育学院,经过专业人员精心加工,三次修改完善,形成了一套规范的“毛泽东语录操”。全套体操以斗私批修为纲,突出“把无产阶级 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”主题,有固定的体操动作和舞蹈造型。之后,另一个院校学来18节的“语录操”,更加复杂。还有的工厂宣传队表演“语录拳”、“语录 跤”,把语录与武术、摔跤结合在一起,也都是从北京学来的,现趸现卖。

我对工宣队说,文联干部都一把年纪,笨手笨脚,学不会“忠字舞”和“语录操”,可以学唱毛主席诗词和语录歌曲。

毛主席诗词和语录歌曲,也是时代的产物,对比之下,还高雅一些。毛主席诗词歌曲可能是受战友文工团《长征组歌》启发。“组歌”由总政治部主任萧华作诗,唐 珂、生茂等作曲,公演后轰动全国,争相传唱,受到周总理的推崇,说“毛主席用兵真如神”是神来之笔。文化革命停止一切文学艺术,舞台沉寂,万马齐喑,只给 文艺工作者留下这么一点空间,许多作曲家都向毛主席诗词走来,谱写那个时代的同题歌,其中也产生了一批优秀歌曲。记得文联干部参加音乐比赛,排练了《红军 不怕远征难》,由彦克、吕远作曲,老作家张朴领唱。张朴1937年参军,曾任冀中军区火线剧社演员,前哨剧社戏剧队长,有一副好嗓子,把当时的歌舞剧院都 震了。

比毛主席诗词等而次之的是“语录歌”,也是当时的流行歌曲。诗词本来就是格律诗,抑扬顿挫,会给作曲家带来灵感,所以毛主席诗词歌曲偏重艺术。而语录是散 文化的句子,谱曲难度颇大,必然偏重内容。为语录谱曲的也有高手,比如劫夫,原来是晋察冀文艺干部,由方冰作词他作曲的《二小放牛郎》,是音乐方面的红色 经典。新中国成立前夕,支援东北解放区,方冰当了辽宁省文化局副局长,劫夫当了沈阳音乐学院院长。因为音乐造诣高,他的语录歌也大都优美动听,广为流传, 至今仍然萦绕在耳的有《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》、《下定决心》、《群众是真正的英雄》。1966年在邢台搞“四清”时,为民歌《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 大》谱曲,也曾流传一时。可惜这些明显为政治服务的作品,时过境迁便丧失了生命力。倒是他用五声调谱写的毛主席诗词《蝶恋花》,至今经久不衰,因为主要成 分是艺术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